百科名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滁州技工学校和市财税干校、滁州市粮食干校、滁州市供销干校、滁州市商业干校等6所中专中技学校合并组建,6校均有20余年办学历史,其中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和滁州技工学校分别为省级重点中专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经过2年筹建,2002年6月学院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0年6月筹建,2002年7月正式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系由原滁州市技工学校、滁州建筑工程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以及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等6所中专中技学校合并组建。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滁州市工业化发展校园风貌(13张)进程和解决干部队伍素质低下问题的需求,滁州市先后创办了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建筑工程学校等几所中专中技学校和滁州市粮食干校等4所干部学校,这些学校为滁州市乃至全省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到80年代末期,其中的一些干校学校基本完成了为行业开展干部文化知识补习和业务技能培训的任务,转而举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教育。由于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存在着规模小、重复办学、办学基本条件薄弱等问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加快滁州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完善我市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我市职教资源,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将原滁州市技工学校、滁州建筑工程学校等6所中专中技学校合并组建校园生活(19张)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做好筹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汪国才为组长、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贺轩、市政府副市长沈维骥、林业精为副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筹建工作。同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筹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6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大会,对学院合并后的工作及筹建期间的人事工作作出安排,任命市政府副市长林业精为学院书记,王元龙为书记,华志丰为副书记、院长。原6校与其主管部门完全脱离,资产全部划归学院,并明确学院直接隶属于市委、市政府,业务上受省教育厅领导。合并后的学院在管理上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法人代表,统一领导班子,统一财务收支,统一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统一学院规划和基建。两年合并筹建期后,经评估合格,2002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面向全体生,促进全面发展。学院老校区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另有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院现有教职工4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15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含在读)71人,具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达72%。学院设有ATA软件学院、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基础部、中专中技部和成教部等一院四系三部。2007年秋季全日制在校学生6061人。学院开设专业41个,覆盖了全市机械、家电、汽车、模具、化工、建材、建筑、商贸、旅游、信息、园林、园艺等行业,其中,汽车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三大类12个专业被教育部等6部委命名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等四个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高专教改示范专业。同时学院还被设为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全国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全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软件工程培训基地、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滁州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培训基地、滁州市青年就业培训基地。ATA软件学院被美国微软公司评为其在华的示范院校。学院建有数控加工技术、电子商务、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工等8大实训中心,下辖高标准实验室(实习工厂)7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100余万元。学院于2007年12月启动了总投资约2.8亿元的新校区建设项目,预计二、三年后,一座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的崭新校园将在滁州大地崛起,届时,学院可实现12000人的办学规模。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55个,累计进行各项职业技能培训11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12000人次。 学院长期致力于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结成人才培养、技术合作、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战略联盟。学院先后与博西华、安康公司等几十家国内企业建立了订单教育、委托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顶岗实习、承担加工等合作关系,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茅,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叁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目前,学院已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毕业生3043人,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博西华、康佳、中国扬子集团等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管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仅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就编写教材78部,公开出版58部,其中主编26部,《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被指定为国家规划教材,另有5部教材被指定为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发表论文202篇,其中国家重点级期刊5篇,期刊19篇。2006年9月《中国高教研究》公布上年在14家国家核心期刊发表高教科研论文数,我院居全国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第8位;承担科研项目61项,其中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1项,院级课题32项;2006年,该院学报在全国社科类学报评比中获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奖项。学院积极拓展同国外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渠道,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先后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汽车、道路、桥梁技术大学、德国迈哈根学院、德国莱茵应用技术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美国微软公司、ATA公司等国外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搭建了互派教师讲学进修和互派留学生的桥梁。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南路64号学院设有ATA软件学院、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土木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基础部、中专中技部和成教部等 小桥流水 一院四系三部,开设专业41个,覆盖了全市机械、家电、汽车、模具、化工、建材、建筑、商贸、旅游、信息、园林、园艺等主要行业,其中,汽车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三大类12个专业被教育部等6部委命名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等四个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高专教改示范专业。学院还设有机械加工、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控加工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和生物化工等八大实训中心,下辖高标准实验室、实习工厂75个。专业优势:开设适应市场急需的专业40个,其中汽车、软件、建筑三大类12个专业,是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国 校园一角 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大部分为两年学制,可提前一年就业或深造。就业优势:该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全省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学院的毕业生除推荐到滁州卷烟厂、西门子、康佳、安邦聚合高科、扬子、江淮汽车、长丰扬子等中外企业就业外,毕业生还将有机会受资助赴德国留学,软件专业毕业生经考核合格有机会赴美国微软公司实习并有获得进入软件公司就业的机会。 技能优势:学院拥有技能鉴定所,实行“一张文凭,多种技能证书”制度,可对49个工种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地域优势: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麓、凤凰湖畔,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滁州自古人文荟萃,不仅留下韦应物、苏东坡、欧阳修、辛弃疾等人的历史足迹,而且还产生了朱元璋、戚继光、吴敬梓等无数名人;不仅有被誉为“天下亭”的醉翁亭,而且有开中国农村改革之先河的小岗村。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内的经济协作城市,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东大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是从宏观上承担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学籍管理、安全保 学院典礼 卫、军事训练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卫生等工作的中层行政单位。下设职业发展教研室、心理咨询室、武装部等部门。单位现有工作人员九人,分别分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处所有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为学院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现在所有工作人员正在过去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以良好的工作状态投入学生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力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培养该院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配合六月份的迎评工作并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院决定4月份在全院师生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 4月10日,“精神文明创建月”启动仪式暨千人签名宣誓活动在教学楼前广场举行,各系部和学生社团的师生参加了倡导文明校园,提倡“十要十不要”的宣誓仪式,并在“讲文明,树新风,促评建,迎奥运”的大型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院长助理刘宏同志在启动仪式上向师生们发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倡议,院党委副书记施向阳宣布“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开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六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十 学生宿舍 五”期间,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院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是教育发展的结构与效益,从总量到质量,从内涵到外延、从体制到机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校生人数由近1000多人,增加到6217人;新建校舍和教学用房近5万平方米;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000万元;专业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由初的9个专业,已发展到40个专业;有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6%以上,名列全省前茅,2005、2006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同时,努力拓展和争取各种教育资源,学院已拥有六大培训基地的资质:全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培训基地,国家高技术机电人才培养基地,汽车、软件和建筑三大类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全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科研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累计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和参撰教材55部,承接立项课题2个,省厅级立项课题27项,院级课题32个。还有师资培训、对外合作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一五”期间,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学院更要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发展举措,认真谋划学院未来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十一五”发展规划。